中文 English

中文

English

@博士们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诚邀您进入博士后工作站

日期:2025-02-27 17:32:30     来源:半岛综合体育

 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,同时挂重庆市预防医学科学院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庆中心等牌子。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十三大公共卫生职能。

  中心设职能处室6个,专业所9个。现有在岗职工260人,其中博士18人,高级职称人员106名;拥有重庆市级人才、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各5名,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2名,重庆市首席公共卫生专家3名,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0名,重庆市公共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,重庆市公共卫生中青年骨干人才4名,更有多名国家级和市级知名专家。

  流行病学、卫生检验学、艾滋病防控、慢性病综合防控、职业病防治、营养与食品卫生、免疫规划、媒介生物、传染病防控、地方病防控、理化与毒理11个市级重点学科

  中心固定资产总价值8.9亿元,其中仪器设施总价值3.14亿元。拥有高分辨液-质联用仪、高分辨气-质联用仪、原位质谱仪、电感耦合三重质谱仪、数字PCR、二代测序仪、细菌鉴定飞行质谱仪等大批高、精、尖仪器设施;建有BSL-3实验室,能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、鼠疫耶尔森菌、埃博拉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。

  中心通过实验室认可和国家级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资质认定,取得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甲级资质、放射卫生检测甲级资质等16项资质,能开展食品等12大类71小类1615项参数的检测工作,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。

  工作站设立至今,成果丰硕:招收培养博士后4名,发表学术论文15篇,其中SCI 10篇(影响因子最高达20.7),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项目二等资助、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二等资助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重庆市科技局重点资助项目、重庆市科卫联合青年项目、重庆市科卫联合面上项目各1项,资助经费116万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,编写专著3部,制定国家标准1项。

  张华东,中心主任,主任医师。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国家疾控局2024年度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训支持项目、重庆市级人才计划人选,获“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”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”“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主持完成WHO、国家、市级等10余项科研项目,出版专著5部,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,其中SCI 收录15篇,拥有30余年职业健康相关工作经验。

  团队与重庆大学、重庆医科大学、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建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拥有职业病防治领域丰富优质的科研资源,团队研究方向包含“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治理新技术探讨研究”等,可选课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四方面,对优秀博士可 “私人订制”研究项目:

  唐文革,主任医师,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会长,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,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重庆市级人才计划人选,2019-2020年度重庆市“富民兴渝贡献奖”提名奖、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获得者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,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课题2项,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6项,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。

  团队与西南大学、重庆医科大学、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、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深度合作,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领域丰富的科研资源,研究方向包含“X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”等,可选课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三方面,对优秀博士,可“私人订制”研究项目:

  龙江,中心副主任,主任医师。国家疾控局2024年度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训支持项目人选。30余年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经验。获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1月月度人物”“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”“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医生”等荣誉称号。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、国家自然基金及市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主编著作6部。

  团队主要开展新冠、流感、猴痘等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流行规律和传播特征,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及传播特点等研究。与中国疾控中心、协和医学院、厦门大学、西南大学、重庆医科大学等深度合作,科研资源丰富,研究方向包含“新发传染病、不明原因疾病流行特征研究”“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控研究”“智慧化监测预警研究”“医防融合机制研究”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研究”等,可选课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五方面,对优秀博士,可“私人订制”研究项目:

  季恒青,中心副主任,主任技师。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,重庆市公共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。获“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个人”“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先进个人”“重庆好医生、好护士”“中华预防医学会2020年度优秀科普人物”等荣誉称号。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参编著作8部,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、国家团体标准6项,区域标准14项,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、厅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。

  团队与中国疾控中心、西南大学、重庆大学、山东大学、陆军军医大学、重庆市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深度合作,拥有丰富优质的科研资源,建有功能完善、设备一流的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实验室,具备病媒生物形态学、生态学、酶学、分子生物学、病原学检验测试能力,是全市唯一能同时开展卫生杀虫灭鼠、消毒产品检验测试与安全性评价的平台。研究方向包含“媒介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病原分子特征研究”等,可选课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五方面,对优秀博士,可“私人订制”研究项目:

  漆莉,传防所副所长(主持工作),主任医师。中国疾控中心博士后,美国疾控中心访问学者。入选重庆市级人才计划,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、重庆市公共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。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、中华预防医学会重点项目各1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,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。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(含SCI 30余篇)。

  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、重庆医科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建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拥有传染病防控领域海量数据及科研平台资源,团队承担“重庆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”“超大城市新突发传染病综合风险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”“气候因素对中国人群流行性感冒疾病负担的影响研究”等科研项目,可选课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三方面,对优秀博士,可“私人订制”研究项目:

  丁贤彬,慢病所所长,主任医师。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重庆医科大学、西南医科大学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兼职硕士导师。参与国家重大专项3项,主持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2项,牵头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,主编著作20部,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,其中SCI论文16篇。

  气象、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机制研究;

  具有与疾病控制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学科背景,基础理论扎实,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,能开创性地完成相应科研工作。

  在站工作期间,2年至少资助46.4万元,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和工作津贴,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等级发放一次性日常资助;

  提供住房保障,提供开展课题研究必要的场地、设备、仪器以及办公用品等研究条件,配备与研究项目相关的科研人员,推荐若干专家参与专家组工作;

  依托中心、工作站优势,申报国家级、市级博士后资助项目及各级科研项目,提供重大科研项目资源,全力支持在站博士后的专业方面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定;

  考核优秀者优先进入中心正式编制,留中心工作满5 年,额外给予安家补助15万元;

  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E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,或成功研制国家(或地方)标准1项;

  2以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名义,成功立项重庆市厅局级重点课题或省部级面上课题至少1项;

  凡申请来我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,请于即日起向我中心提交下列申请材料(邮件主题“博士后+毕业院校+选题+姓名”):

  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》,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“博士后进站申请表(工作站联合招收)”填写并下载打印;

  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,即将毕业的请提供校级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;

  留学博士回国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,还需递交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(组)推荐意见》或回国人员证明。

官方微信

半岛综合体育 | 京ICP备17047215号-1